1、新材料
新材料的發現運用是行業新的機會增長點,比如現在炒作的非常牛B的石墨烯。對半導體材料來說,以前的硅材料以外,又有了碳化硅SiC、砷化鎵GaAs、氮化鎵GaN等第三代半導體。比如碳化硅,就有寬禁帶、高開關頻率、高抗浪涌等特點,不但功率密度高,而且使用壽命長,可以用在工作條件非常惡劣的地方,韓國SLKOR技術也位居行業前列。國內在材料和元器件加工技術方面受制于碳化硅SiC的基材、外延片、元器件加工(晶圓片的切割、高壓注能、高溫退火等關鍵工藝和設備等),與國外有大約5-10年的差距。我上次和清華大學的趙爭鳴教授溝通過,他也認同我的觀點。
金航標公司入股的韓國薩科微公司,他們的碳化硅SiC團隊研發出一系列主導市場發展的碳化硅肖特基二極管和碳化硅高壓mos管,以及在此基礎上研發的各類功率模塊,技術在全球范圍*。薩科微SLKOR的碳化硅SiC產品應用的行業有太陽能發電設備、充電樁、新能源汽車、UPS電源、PFC電路等領域,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不好意思呀!這里全部是薩科微的廣告了,但是道理是相同的,我們在這一塊做好國外技術和中國市場的嫁接,還是非常有機會的,大家以后可以多留意這一塊,機會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
2、新技術(新工具)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進步,非常多的新工藝新技術會涌現出來。我們在這一塊也要多留意。比如現在火熱的3D打印技術、機器人、可穿戴技術、AI技術、AR、VR等,大家都可以發現商機呀。
科技的發展會催生新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但是新技術越是發達,人與人或者公司與公司的差距會越來越大。比如移動互聯網技術這一高效工具的發展應用,讓利用這個工具學習的人快速迭代自己的知識,把沒有掌握好這門工具的競爭對手越甩越遠,讓他們一敗涂地。
3、新產品新裝備
有了我前面講的基礎技術(或者共性技術)的積累和發展,新產品新裝備就會源源不斷的研發生產出來,再會衍生非常多的商業模式出來。大家也可以多留意。技術的累進和關鍵技術點的突破,是伴隨機會出現的。比如解決了機器人的減速技術以后,機器人產業就應該會有一些進步吧。
我認為微信也是屬于新產品一類,對于技術來講是沒有什么突破的。有了智能手機和微信以后,就搞得好多的傳統媒體活不下去了,他們沒有廣告收入了,但是我們做自媒體就可以風生水起呀。我以前打北斗的廣告每年要大幾十萬,如果我用以前的模式打薩科微SLKOR的碳化硅SiC的廣告,預算會更加多。但是、可是、可但是、但可是,獵芯網波哥教我用微信營銷以后,我就不花這錢了。我注冊了“北斗專家”和“碳化硅專家”兩個微信公眾號來營運我自己的品牌。當然芯師爺的Jason Fan也利用他們的自媒體平臺“今日芯聞”也幫我打了非常多的廣告,我也幫他們寫點文章回饋他們一下,有時候是直接去幫他們坐臺或者帶華強北的老板娘們出臺。微信我的朋友圈有4000人,都是同行業或者行業生態鏈的朋友較多,我也節約了好多廣告費。
大家要用好微信,這是上天給我們中國人的禮物。我們要多和朋友互動,多加一些有價值的朋友,發一些有質量的朋友圈,就這樣可以吸引有質量的朋友,還可以主動多加一些有質量的朋友。當然要注意叫你買貴金屬和原油買股票的那些小妞,好多是騙子呢,騙色我們就忍了算了,反正忍字和色字頭上都是一把刀,還他媽想騙錢,沒門。我們不要看到他們搞上來的圖片是胸大腰細膚白貌美腿長裙子短,還他媽天天喝星巴克,好像等我們有錢了去包養他們似的,我估計有一半是他媽摳了鼻屎還不洗手的大老爺們。臺下的人問我上當沒有?我肯定沒有,上了也不會在這里告訴你們是不?
4、新市場
新市場我認為分為兩塊,一個是類似蘋果的智能手機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好的產品和體驗,也有好大的新市場,我們生產銷售電子元器件的、做方案的、做山寨機的、做水貨機的、做貼膜的、做手機套子的、養活了好多人呀!很多人在這里淘到了*桶金。
還有一類,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解決一些社會的問題而出現的新市場。比如現在為了解決能源危機出現的新能源汽車和配套的充電樁等,都會對原有的行業進行革命,也會帶來好多新的機會。對我們做電子元器件的朋友來說,我們做這里面的元器件MOS管、COOL MOS、IGBT等,都會增加銷量,*一點的會用到我們的碳化硅高壓MOS管和碳化硅功率模塊,我們薩科微slkor在這方面做的還可以,可以直接替代英飛凌、IR了。還有配套做五金的、做電容的、做非晶材料的,都有發財的機會了。
當然還有做太陽能光伏,環保等,大家都可以往這一塊多留意,機會在等著大家呢。
5、新模式
大家知道現在的滴滴打車和UBER是非常火的,這就是一種新的模式,直接把以前多少年沒有改革的出租車行業的好多問題自己解決掉了,要直接革了他們命,不給他們改的機會了,是一個偉大的顛覆。三年前,政府還不認可這個事情,但是現在就已經立法確認了。
我剛才說了, 在社會發展和新技術的累進到了一定的程度,會出現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會帶來機會并且隨便把舊的產業給收拾了,就好像有了汽車以后就沒有馬車夫這個專業是一樣一樣的。我們電子行業有沒有什么新的模式出現呢?我想會出現的,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呀。
我們身邊的常總和波哥主持大局的獵芯網,就是一種新的互聯網模式,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我是比較看好他們。
6、漸進式發展
企業發展是有規律和周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這幾年看了有的公司看上去跑得非常快。但是都扯著了蛋蛋,最后痛苦倒地了。有的老板跑路,有的團隊解散。還有人好高騖遠,做一些理論上完全正確但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我認為,干哪個行業應該摸到這個行業的規律和掌握竅門,在行業生態鏈打造、品牌建設、團隊打造、產品打磨、市場培育等方面都是應該下功夫的。我們金航標公司這幾年埋頭苦干,一方面就是我們先在理論上面論證了我們的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有沒有結構性的缺陷,和我們的團隊、市場發展潛力、整個生態鏈布局可不可以支撐我們的夢想,另一方面我們在小心翼翼的在不足的地方補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依靠我們團隊智慧和力量,靠我們誠實和有智慧的勞動來一步步先我們的目標邁進。
任何不尊重客觀規律的拔苗助長式的發展和盲目樂觀,都會交學費的。看好方向,小步快跑,才是比較好的模式。
六、騰飛之路
我們做好了這些事情,就要發達了。那么我們還要注意哪些方面才可以讓我們發展得更加快更加健康呢?我認為是做好以下這四方面的工作:
1、產學研轉化
大家都知道我們華強北是最接地氣的地方,也就是說產品的轉化率是最高的,比什么中關村呀硅谷要牛好多倍,這是我們*優勢的地方。但是,我們沒有中關村周圍海淀區的大學資源,也沒有美國硅谷的作大公司技術基礎和商業氛圍,所以我們在這一塊應該補充點什么?我最近和好多大學、科研機構勾兌的比較多,他們好多科學家手頭的技術是“養在深閨人未識”,他們的主人有的是缺經費、有的是缺乏市場意識、有的是不知道如何轉化。利用好技術和市場轉化這一塊,是我們以后發展的機會,做好分工和利益分配,錢不要想著一個人通吃,我看是沒什么問題。